协会概况 新闻公告 政策之窗
当前位置:主页 > 质量技术 >

打造江苏建筑业新的增长极——苏北建筑业调研报告

      为了解江苏北部地区建筑业发展情况,日前,笔者围绕苏北建筑业科学发展这一课题,先后到江苏灌南、盱眙、徐州、沛县等市县就建筑业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并深入万年达公司、九鼎环球、沛县防腐和大汉公司等企业参观考察,现将有关情况作如下整理。
  苏北建筑业已站在新的发展起点
  总体而言,“十二五”以来,苏北建筑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抓住了难能可贵的发展机遇,形成了快于全省建筑业发展步伐的基本态势,为江苏省“十二五”期间实现“建筑强省”目标起了助推作用。
  1.市级政府将建筑业作为千亿元产业着力扶持。
  徐州、盐城、淮安三市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实现建筑业建成千亿元产业的目标。为了及时或提前完成这一战略目标,徐州、盐城、淮安三市市政府均将建筑业纳入到对下级政府的考核目标中。去年,徐州、盐城建筑业年总产值分别达到1115.25亿元和1057.95亿元;淮安实现建筑业总产值912.75亿元,可望在今年实现建筑业千亿元目标。
  2.区域性龙头企业引领苏北建筑业在“洼地”中崛起。
  在企业的自身努力下,借助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扶持、主管部门的指导服务和苏南苏中相关企业的结对帮扶,苏北大地上涌现了盐城二建、盐阜建设、建兴集团、国丰建设、金贸建设、万年达集团、翔森建设、鸿生装饰、恒龙装饰、大汉集团、九鼎环球集团、东大钢构、欧美钢构、沛县防腐、华厦集团和兴邦集团等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性领军企业,这些企业资质等级高、综合实力强、市场份额大,在加快苏北建筑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3.推动转型升级已成为苏北市县主管部门和多数建筑企业的自觉行动。
  生存的压力、环境的逼迫、利益的驱动和典型的示范,使得推动转型升级成为了苏北各地主管部门的重要工作和多数建筑企业的基本发展方略。苏北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在经营上,纵向拉长产业链,横向培养增长点;二是在管理上,结合股份制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和完善,注入信息化、现代化和科学化内容,逐步改变以往的不够规范、随意决策、率性而为等带来的被动局面;三是在发展理念上,进一步和苏南、苏中的建筑业企业接轨,更加注重品牌建设,视质量和信誉如生命;更加注重技术和人才,人才引进和科技创新被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更加注重强化优势和特色,力争在某些区域和某些专业形成全国性影响力。
  由此可见,经过“十二五”前几年的快速发展,苏北建筑业一改前些年的颓势,展现出了运行良好、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良好态势,为下一步抓住发展机遇、赢得更大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加快苏北建筑业发的几点建议:
  1.充分认识加快苏北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江苏是全国闻名的建筑大省,建筑业是江苏省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富民产业,不过,如果没有苏北建筑业的快速崛起和江苏3大区域建筑业的相对均衡,江苏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建筑强省”的目标。在现有条件下,加快苏北建筑业发展、培育江苏建筑业新的增长极,对于带动苏北地区共同发展、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巩固和发展江苏建筑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尽量摆脱建筑业发展中的几个误区。
  一是片面追求特级资质的误区。企业不能不顾客观条件,超越发展水平强行“升特”,否则很可能延误发展,得不偿失。二是追求规模总量的误区。不顾主客观条件,一味追求规模、总量指标,不切实际地制定产值目标,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发展生产的初衷。这种数据上“好看”的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是背道而驰的,应该坚决避免。三是追求地方保护主义的误区。在苏北对建筑市场实行地方保护并没有可行性,苏北建筑业40%以上市场在境外,真的实行地方保护,那在外埠市场上的份额将被大大压缩;在地方保护主义的庇护下,企业积极进取的意愿和动力明显不足,落后也被保护下来,到头来因本土企业竞争力不足,本地市场还是要被迫开放。
  3.把推进建筑工业化作为苏北建筑业强势崛起的突破口。
  之所以做出这一选择,原因如下:
  其一,适应全国、全省劳动力人口严重不足的新形势。同全国各地一样,江苏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逐年减少,不仅缺技术工人,也缺普通工人,全省已经连续9年出现新增劳动力转移减少现象。在全国性用工荒危机日益深重的情况下,一厢情愿地以为苏北建筑劳务来源充足的观点,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有害的。据调查,盐城早在7年前就由建筑劳务输出地变为输入地了。解决用工荒的根本出路就是推进建筑工业化,通过使用较少的工人,满足建筑业发展的需求。
  其二,建筑业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必由之路。全省乃至全国建筑业总体而言仍停留在拼人海战术、拼资源耗费、拼劳动强度的传统阶段,苏北建筑业也不例外。要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就必须用工业化来改造和提升建筑业,使建筑业的发展能够更多地依赖于科技进步。
其三,缓解资源压力和环境压力。目前,我国建筑业的建造、运营能耗已达到全社会终端能耗的40%以上,推进建筑工业化,每年可减少可观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对于发展绿色建筑、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把培育一级资质企事业作为倒逼行业素质提升的根本手段。
  资质既是企业素质的综合反映,又是市场竞争的准入门槛,在现有条件下,对照特级企业的标准,苏北建筑业企业不易成功升为特级,不应将精力全用在此处,而应该给予二级企业升一级企业更多关注。目前,苏北地区一级企业只有183家(其中总承包101家,专业承包72家),在全省的占比不到20%。显然,这种资质状况根本不能满足苏北建筑业振兴的需要。“十二五”期间,苏北每个省辖市均应增加一大批一级企业。资质升级对注册资金、税收、工程业绩、信息化和人才等指标均有明确要求,故而企业会围绕这些指标下功夫,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苏北建筑业面临的人才不足、资金短缺、科技含量低和管理水平低等问题都将得到大大缓解。
  5.把确立建筑产业的支柱地位作为政策扶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苏北的苏中地区,大部分市县都将建筑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扶持,省内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最高的苏南地区,亦有一些县市如宜兴、溧阳、高淳等致力于将建筑业打造成支柱产业,从目前看,苏北地区至少有一半县市可以将建筑业列入当地政府重点扶持的产业之中。徐州市政府在前年省政府召开全省建筑业工作大会之后,及时将建筑业作为5个千亿级产业之一来培育的做法,值得苏北其它地方政府学习、借鉴。
  6.把南北挂钩的高效化作为助推苏北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2011年以来,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推进苏南、苏中与苏北在建筑业方面的南北挂钩,在苏南、苏中和省属企业中精选了50家优秀企业,对苏北62家有较强成长性的企业进行帮扶。这一举措已为苏北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外在动力。在这项工作已经展开的基础上,相关部门还要认真总结南北挂钩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研究出台深化这项政策的办法、措施,力求让挂钩双方互惠双赢,从而增强南北双方挂钩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持久性。(作者系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调研员 来源:建筑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