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概况 新闻公告 政策之窗
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研究 >

建筑劳务管理进入“转型期”---从《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看建筑业农民工发展现状

文/ 宋健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4 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14 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增速下滑,在建筑业表现尤为明显;建筑业农民工老龄化速度加快,投身建筑业的青壮年农民工逐年减少;而在建筑业农民工工资逐步上涨的情况下,农民工的权益保障欠缺,呼唤社会给予更多关注。
  据《报告》显示,2014 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7395 万人,其中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约占22.3%,较上年增长0.1%,达6109 万余人。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超过农民工总数的1/5,建筑业的兴衰直接影响着全国至少1 亿人口的生计,而这6109 万余人的生存状况,也影响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水平和总体质量。
  总量增加之下素质待提升
  农民工总量和外出农民工总数增速持续下滑,年轻农民工比重逐年下降,进一步揭示了我国人口红利正逐步消失的事实。这在建筑业表现得尤为突出。建筑业“民工荒”已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多,包括建筑企业无法适应农民工日益增长的工资需求、农民工在家务农收入增加、农民工素质较低无专业技能、建筑企业不规范使用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的转变和建筑企业用工环境差等,但从长期来看,最终还是要归结到人口红利消失、老龄化速度加快上。
  1.“人口红利”消失带来建筑业用工荒。
  自2010 年以来,农民工总量增速持续回落,2011 年、2012 年、2013 年和2014 年农民工总量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1.0 个、0.5 个、1.5 个和0.5 个百分点。从年龄段来看,青壮年劳动力是农民工的主力群体,但40 岁以下农民工所占比重继续下降,由2010 年的65.9%下降到2014年的56.5%;50 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由2010 年的12.9%上升到2014 年的17.1%。
  值得注意的是,2014 年21耀50 岁农民工占比基本没有太大变化,而16耀20 岁农民工占比较2013 年减少了1.2%,50 岁以上农民工占比较2013 年增加了2.1%,农民工老龄化速度加快。平均年龄由2013 年的35.5 岁上升到了38.3 岁。
  《报告》显示,中国50 岁以上的“老年”农民工占总农民工数量的17.1%,达到4684 万余人。据调查,2000 年之前,建筑工地上的农民工大多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但近年来,在工地上从事一线施工工作的30 岁以下的年轻农民工已经很少,多数都是年龄在50 岁以上的“老年”农民工。
  人口红利的终结,逼迫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避免对廉价劳动力形成过度依赖。劳动力短缺给建筑业带来了“用工荒”难题,同时也给建筑业带来了转型发展的机会。近年来,建筑产业现代化得到迅速推广,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则是人口红利压力下不得不为的改革。建筑产业现代化只是应对劳动力短缺的一种方式,未来,建筑业在不得不缩减人力的情况下,技术创新和装备升级或许也将是行业转型的重要出路。
  2.“技工荒”阻碍建筑业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变。
  建筑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个特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有本质的改变。其不仅表现在一线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低,更表现在行业内技术工人的比例低。由于全国统一的技术工人等级标准和培训体系缺失,致使无法对建筑行业从业人员中的技术工人数量进行准确的统计。行业中通常所说的技术工人更多以经验型工人为主,虽然其中部分人员持有特定企业对其进行培训后颁发的培训证书,但此类培训大多更类似于上岗培训,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工种技术培训。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筑业农民工向产业工人的转变依然任重道远。
  《报告》显示,2014 年,农民工文化程度构成中,初中文化程度者最多,占60.3%,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仅占总人数的7.3%,农民工文化素质仍然偏低。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34.8%,比上年提高2.1 个百分点,各年龄段农民工接受培训比例均有所提高,男性农民工接受过农业和非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的占36.4%,女性占31.4%。总体来看,农民工职业培训力度不足。
  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与我国发展相对成熟的行业相比,建筑业企业的高技能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严重缺乏。今后,建筑业企业要成功转型,一支高技能、创新型的人才队伍是必不可少的。从现在开始培养自己的技术工人队伍,是企业必然的选择。从《报告》也可以看出,我国中西部地区吸纳能力继续增强,与上年相比,西部地区本地农民工增长了4.1%。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中西部地区发展步伐加快,一大批产业企业将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西部地区将是建筑业企业在国内的主战场。
    而随着“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实施,未来,大型建筑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机会将大大增加,这都需要基础技术人才的保障。
  近日,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李克强总理在活动上进一步强调,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发挥我国巨大人力优势,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之举。此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建筑工人职业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建筑工人职业培训,提出了“到2016年底,一级资质及以上的建筑施工企业实现自有工人全员培训、持证上岗;到2020 年,实现全行业建筑工人全员培训、持证上岗;到2025 年,基本形成以中级技工为主体,高级技工为骨干,技师、高级技师为龙头,老、中、青比例合理,职业化程度较高的产业工人队伍”的宏伟目标。现实到理想,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努力。
  收入增长之下保障待提高
  《报告》显示,2014 年,农民工人均月收入2864 元,比上年增加255 元,增长9.8%。分行业看,各行业农民工人均月收入均保持增长,增长较快的是制造业、建筑业与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2014 年,建筑业农民工人均月收入较上年增长11%,增幅仅次于制造业的11.6%;月工资以3293 元领跑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仅次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3301 元。
  1.人力成本逐年增加是建筑业新常态。
  人力成本已逐渐上升为建筑业企业主要经营成本之一,廉价劳动力时代已一去不复返。这是行业的隐痛。当前,建筑市场劳动力供需关系发生了明显变化。在需求方面,在国家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下,各省市施工量增长明显,建筑业用工量逐年上升,劳动力需求明显增加。在经济相对较快增长、农民工需求量较大时,短缺必将导致农民工工资上涨。此外,农民工的年龄结构已经发生很大变化,70 后、80 后建筑工人逐渐减少,为留住工人,支付高工资是企业不得不采取的办法。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建筑企业一般实行不定时的工作制,工人每天正常工作时间平均达10耀11 小时,施工高峰期间工作时间还会更长,大大超过了《劳动法》规定的每日8 小时的工作时限。
  人工成本上升是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必然趋势,建筑业农民工工资的上涨有其必然性,今后也将常态化。建筑业企业能做的是尽快适应这种变化。从用工角度来说,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改革用工制度,与劳务企业建立长期的紧密合作关系,采用多种形式并存的用工模式,与农民工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动合同关系;实行同工同酬,建立工人工资增长的长效机制,并不断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改善工作条件,使农民工得到长期保障,打造稳定规范的建筑产业工人大军。
  2.农民工权益有待提高。
  与工资增长相对应的,是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劳动合同的签订、工资拖欠和参加“五险一金”的农民工比例上。
  2014 年,与雇主或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的农民工比重为38%,与上年基本一致,占比依然偏低,建筑行业是其中的代表。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所占比重为0.8%,比上年下降0.2 个百分点,但建筑业仍是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多发地,被拖欠工资的比重为1.4%。按建筑业6109 万农民工计算,约有85.5 万人在2014 年被拖欠工资。劳动合同的签订和拖欠工资一般具有联动关系。建筑业与其他行业的不同之处在于管理层和劳务层分离,由于工程庞大,转包、分包关系复杂,签订劳动合同时往往只有工人一方是明确的,但另一方主体是谁往往不明确。2015 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汪晖在提案当中引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联合调查的数据称,2014 年建筑业农民工一年全额结算工钱的比例仅为60.2%,高达53.4%的建筑业农民工2014 年遭遇过欠薪。
  从事不同行业的农民工“五险一金”参保率差距明显,其中制造业参保率最高,建筑业参保率最低。受制于农民工的高流动性、我国的用工体制和城乡二元社会福利体制,农民工身份的特殊性使该群体社会保障体系始终“缺档”。在经济新常态下,完善流动人口社会管理制度建设,逐步完善各地的社保转续工作,提高社保统筹级次,以平等为原则推动流动人口完整纳入社保体系是新型城镇化推进中必须要做好的工作。对建筑业来说,建筑业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不仅能为建筑业企业健康发展持续提供充足的劳动力,更是行业转型发展、做大做强的内在要求。
  从建筑业视角看,《报告》显示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工人老龄化速度加快、拖欠工资最严重等信息都给建筑行业未来发展带来了警示,也从根本上提示了建筑业发展目前面临的问题。建筑业转型发展,必须建立与之配套的产业工人队伍;农民工要更好地适应建筑业发展,也必须摆脱身份限制,向新型产业工人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筑业和建筑劳务管理都面临着转型发展的难题,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下发了《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这是新时期我国劳动关系工作的一份纲领性文件,系统阐述了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在这一意见的指导下,相信建筑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将指日可待。
2015-08-10 09:10